新华网2014年1月12日报道新年伊始,北京市出台新政策,意欲让此前亟待规范的市民合乘拼车更加正规化。10多天过去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到底能否保护合乘各方的合法权益,区别合乘与黑车非法运营?从目前情况看,拼车新政策前景很美,但实用性和规则细节仍需完善。
拼车新规落地遇冷
此次北京市出台的合乘新规中明确指出什么才是合法拼车:“小客车合乘是指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按照是否分摊费用分为公益型合乘和互助型合乘;按照合乘方式分为上下班通勤的长期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的长途合乘。”
尽管合乘新规填补了一项政策空白,受到市民和舆论的普遍欢迎,但其落地却有些遇冷。从拼车网、58同城以及赶集网等传统网上拼车平台显示的信息来看,很多作为甲方的车主发布合乘信息并未受到合乘新规的影响。多名欲找乙方拼车的车主反映,并不知道合乘新规的发布,也没有准备相关协议,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麻烦。
家住北京立水桥的白领马女士对记者表示,虽然了解到合乘新规已经出台,但是和朋友拼车大家都不太在意签协议,而更在意的是商量拼车的价格。
在最为普遍的中长期合乘当中,由于多是熟人,因此很多拼车者对于签订合乘协议并没有倾向性。拼车考虑最多的仍是价格。不少车主表示,拼车价格主要是参考燃油费,市内短途合乘的价格普遍在5元到20元之间。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昌认为,合乘新规发布的主要意义在于倡导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和生活理念,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例如,尽管政策明确规定了合乘行为的非盈利性质,但是由于自由定价权在车主手中,并且燃油费和出租车价格会有波动,因此仍然无法判断车主的定价是否属于盈利性质。对此,多位律师建议,交通部门应进一步协调各方资源,通过科学调查对合乘费用分摊作出数量上的界定,而科学的定价规则也可以更好地提升人们合乘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社会公益性,从而避免合乘新规无人问津的尴尬。
“非盈利+长期+长途”能防黑车?
一直以来,合乘很容易同“黑车”联系到一起,主要是因为二者同正规出租车以及家庭同乘车辆出行有较大区别,即司机与乘客之间不存在法律所认可的客运合同关系,一般情况下也不是相互熟识的亲友关系。那么,合乘新规能否削弱黑车的存在?
由于“最后一公里”和公交地铁网络覆盖等问题,“黑车”在大城市中一直“顽强”生存。2013年1月至12月中旬,北京针对“黑车”扰序的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开展集中整治,坚持反复查、查反复,先后开展区域性集中整治420次。尽管采取了多部门联勤联动,合力整治顽疾,对重点地区开展拉网式清理的方法,但“黑车”屡查不止,2013年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违章“黑车”超过1.2万辆。
据交通部门介绍,多数不具备运营资格的“黑车”,其主要特点是盈利性、一次性和短途性,这严重破坏了出租车正规运营秩序和乘客的合法权益。因此,为区别合法合乘与“黑车”,合乘新规主要规定了合乘非盈利、长途、长期等特征。
对此,部分交通专家指出,合乘新规确实将从供需上减小“黑车”生存空间,但仍需交通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使合法合乘拼车成为主流。
在合乘新规中,之所以提倡合乘各方签订协议,就是为了明确各方责任以及出行细则,遵守安全以及合法的原则来维护自身权益。按照《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附件当中所提供的《合乘协议-推荐稿》,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合乘方式、车辆状况、义务责任以及其他条款等。除了能够让合乘各方规范行为、防止潜在纠纷以外,协议还可以有效提供保护伞:如遇到执法人员检查时,出示有关协议可证明乘车行为的合法性,从而避免有乘坐“黑车”的嫌疑。
配套政策仍需细化
合乘新规虽然提供了基本的合成规则和建议,但专家提出,为了进一步保证合乘行为的规范性,相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应配套法规政策细则,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统筹安排引导合乘拼车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海涛表示,在很多公交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德国都先后出台过鼓励合乘的政策。对于拥有543万辆机动车的北京来说,制定法规政策细则应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大力提升软硬条件例如合乘信息平台优化等;明确事故保险赔偿细则;规范费用分摊制度并解决由此产生的纠纷;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不合规定的合乘,并制定处罚措施。
张海涛指出,通过增加私人小汽车的合乘比率,可以适当解决当前道路上的交通拥堵问题。对此有专家指出,应考虑将合乘政策作为北京限行政策的有力补充,在严格执法的背景下,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有效合法的合乘出行。
据了解,目前国内部分城市举行的“顺风车”活动,就采用对满载合乘车辆减免高速费的方法,对高效合法的拼车进行鼓励。此前,北京曾有公益组织为从京藏高速进京方向的一些载有3人及3人以上且贴有“顺风车”活动车贴的私家车支付高速通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