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变革 前行•开局之年解新 在调整与变革中前行—记“十三五”开局第一年
发布时间:2017-02-27 00:00:00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年。摸索、调整、变革成为过去一年的关键词,也将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
  ■全面推进变革的一年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
  整个2016年,正是汽车产业全面推进变革的一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国家有关部委对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进行调查,并对涉“骗”企业进行从重处罚。由“骗补”调查开始,整个产业意识到建立在普惠性补贴基础上的爆发式增长不可持续,不能发挥对产品技术水平提升的导向和对降成本的激励作用,反而容易出现技术空心化进而有成为“泥足巨人”的可能。
  初期的摸索经验告诉我们,产业政策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即结束补贴普惠制,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政策双向驱动。有关部委果断提高财政补贴技术门槛,补贴开始退坡,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相反就得不到补贴,倒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除了补贴政策调整外,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对汽车碳排放进行管理。这意味着补贴完全退坡之后,政府管理部门将通过市场手段和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
  此外,《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等政策也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打出,为汽车产业各个方面的转型升级制定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实施目标,意味着变革的全面开启。
  ■各方势力进入博弈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13.65%
  其中,自主品牌表现亮眼,多家自主品牌车企产品销量增幅超过20%,个别甚至超过50%。除了销量大增以外,自主品牌在产品品质方面继续提升,美誉度和品牌力大幅提高,可谓蜕变。蜕变的原因在于,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研发设施不断完善,研发队伍初具规模,中国汽车企业具备了创新发展的条件。当前的蜕变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面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合资车企并未坐视其大,而是在积极谋划反攻。SUV给自主品牌贡献了最大的销量,未来合资品牌必然会在SUV市场进行布局,价格或将下探至10万元以下,蚕食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
  合资品牌还纷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在技术储备方面,合资品牌目前也有一定优势。他们规划了一系列的产品“窥伺”着中国这个刚刚培育起来而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车联网、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方面,跨国车企也在和IT/ICT企业积极跨界合作,2025年前后成为他们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时间节点,而这被车企认为是能否引领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潮流的关键。
  此外,有关管理部门顺应产业形势,调整过去的管理模式,有序放开市场,制定“鲶鱼”进入门槛,强化市场监管。从2016年开始,已经陆续有10家企业拿到新能源汽车“准生证”,成为行业搅局者。
  从产业格局来看,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新造车企业或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彼此之间会有博弈。三股势力将在竞争与合作中加速汽车产业技术革命的进行。
  ■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2017年是进入“十三五”的第二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会继续进行探索、调整和变革。如同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各家企业要形成最大的合力,敢于啃技术创新中的硬骨头、敢于涉产业升级的大险滩,最大限度突破自身发展瓶颈。
  在产业政策管理方面,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作用,真正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同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在核心技术储备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仍然不足。和燃油车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偏低。如果核心技术不能有进一步突破,电动汽车将始终面临半路出局的危险。只有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并且建立品牌的领军性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整个产业在动力电池技术、材料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继续攻关。
  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美、德、日等汽车强国日趋重视,通信企业、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建立跨界联盟,加速推进产业化。和我国相比,其产业基础更好、推进速度更快、活跃度更高,这就要求整个产业加强对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多项基础软硬件的技术和产品研发。
  在产业协同方面,相比国外企业的开放程度,我国企业相对保守,很多合作或者联盟都是“和而不作”,或者“联而不盟”。如今,对共性技术的共同研发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我国企业真正打破边界,合作共赢。
  2017年,汽车产业仍将是探索、调整、变革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