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停售燃油车的条件,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明确研究传统燃油车的禁售期限。”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上述表态,再一次将汽车行业“禁燃”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禁燃”底气何来
无独有偶,此前海南省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海南此举并非心血来潮。一是在地理位置上,地处热带的海南避免了冬季低温造成的电池性能衰减的尴尬,大大减少了“续航焦虑”。二是海南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储量丰富,方便建立完善的新能源体系。三是基于“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地位,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四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方便引导还未购车的居民选择新能源车型。
另外,2022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7.17万辆,保有率提升至9.5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连续赶超天津、北京,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省级地区第二,而这恰恰是海南推动“禁燃”的最大底气所在。
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24.7万辆,市场规模占比全球5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逐月攀升的渗透率,为全面推广“禁燃”提供了可行性。
牵一发动全身
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趋势,毋庸置疑。只是我们是否真的做好了“禁燃”的准备?业内人士持不同观点。
对于车企而言,目前除了特斯拉及比亚迪,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是挣钱的。一边是驰骋多年的燃油舒适圈,一边是步步紧逼的“禁燃”时限,要放弃攫取多年的油车利润,变革几乎全局的产业链,并不容易。就技术而言,新能源汽车似乎还没有与燃油车叫板的实力。限电危机、冬季低温的到来,让车主们患上了“里程焦虑”,刹车失灵、电池自燃,又让用户们忧心忡忡。对于配套设施而言,截至10月,我国汽车充电桩数量为470万,车桩比为2.55:1,想要在2030年实现1:1的车桩比目标,未来仍有至少6000多万个缺口需要填补。
另外,对于消费者而言,禁售燃油车,如同直接将市场的一方抽离,留下大量空白由新能源汽车肆意填补。单一的竞争格局下,让消费者失去了丰富的性价比选择,新能源车在定价和服务等方面的收费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可见,禁售燃油车看上去是汽车技术发展路线的问题,但本质上是一个涉及制造业、供应链、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系统性问题,甚至还会引发就业问题,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期待平稳过渡
经过多年培育,我国汽车产业的确已初步具备停售燃油车的基本条件,但需要明确的是,全面停售燃油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一刀切”,应该是产业循序渐进的变革。
目前我国政府在禁售燃油车问题上比较谨慎,并未明确禁售燃油车时间,这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理性选择。我国既是石油资源消耗大国,也是炼油大国,需要合理保障一些燃油车辆的使用场景,满足一定的燃油需求。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跨距大,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等情况复杂,推行“禁燃”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展开。而且,对于部分区域及特殊使用环境而言,燃油车仍是刚需,这就决定了走多元化的汽车技术路径更符合现实。
基于此,如果在禁售燃油车问题上过于激进,搞“一刀切”,以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可能得不偿失。因此,何时“禁燃”还需理性判断,谨慎推进。无论是统筹协调,还是整合资源,都要从全局来衡量。在停售燃油车的落地过程中也需多措并举、精细管理,实现平稳过渡。海南首先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实际也是多元路线的一种尝试。通过海南及其他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有序向新能源汽车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