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前不断延期、最终于4月“流产”的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一样,日前,来自国家部委相关人士的消息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2年)》(下称《规划》)的出台时间也从业界热炒的7月给一竿子打到了年底。
《规划》最快下半年出台
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近日已正式报至国务院,目前正等待国务院审批,不出意外,这一产业规划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布。”根据业界此前曝光的《规划》内容,提到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对各个环节补贴多少都有详细描述。
近日,比亚迪、亿纬锂能、天齐锂业等个股均因政策临近遭爆炒。
然而近日,国家部委相关人士却称《规划》不会在7月份出台,“最快也要到下半年。”对此,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不认为近期会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工信部相关人士也否认了千亿元政府资金补贴。知情人士进一步称,“此前曝光的《规划》中提到的部分目标与实际相近,但是千亿补贴数字及其明确流向并不准确。”
“家养”改“放养”的危机
事实上,提早曝光的《规划》细节带来的不仅是财政补贴流向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体现的技术路径选择在不同厂商间引来的资源争夺,以及由此增加的国家扶植自主品牌发展汽车工业的困难。
目前,财政补贴重点从最早的纯电动汽车“一家独大”,转向与混合动力汽车共享。业内资深评论人士钟师称,“这虽对有弱混技术储备的车企带来利好,但在强混方面技术领先的丰田、本田不可能与本土乃至合资企业分享,短期内日企对强混技术的垄断格局难以改变。”
工信部一位人士则进一步表示,此前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不超过50%的外资股比限制,并不会长期存在,“一旦国内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上去了,就要由家养改为放养。”而这直接决定了国内车企是否能真正从政策中获得“长大成才”的机遇。